《蓬壺鍊度科》太乙教唯一傳世科儀(掃描版+拍照版+列印版)PDF電子書百度網盤分享下載
資源信息
資源目錄
蓬壺鍊度封面A3(只是封面 2頁).pdf
蓬壺鍊度科儀是太乙教唯一傳世科儀!此濟煉之法流傳於南通!蓬壺鍊度A3列印整套(159頁).pdf
蓬壺鍊度科掃描原檔上冊(138頁).pdf
蓬壺鍊度科掃描原檔下冊(178頁).pdf
蓬壺鍊度金科(拍照版雙面144頁).pdf
簡介
《蓬壺鍊度科儀》(全稱《太上蓬壺津濟鍊度法食真科》,後簡稱《蓬壺煉》)是目前南通地區廣泛流通的度亡科儀,傳自太乙教掌教蕭抱真,彙集各派鍊度之大成.
劉仲宇教授更認為其是「太乙教的唯一傳世科儀」、《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後簡稱《大成金書》)是明初正一派科儀之集大成者,由明代高道周思德真人編纂而成,今上海及蘇南道教科儀莫不出自其中,與江南正一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南通地處江蘇東南部,古稱「通州」,與上海、蘇州、無錫僅一江之隔。以前由於方言等問題,在研究江南道教之時並未將南通考慮其中。筆者發現,南通道教所行科法以及道場曲目,與上海及蘇南道教所用有很大的相似性,道士傳承之間或有些許聯繫。
本文以《蓬壺煉》中「三元法食密咒」為切入點,分析密咒的組成,並探析其與《大成金書》以及江南和南通道教傳承之間的種種聯繫。科儀版本《蓬壺煉》的版本,可按地區及內容進行分類。按地區分類即南通市區版(簡稱通籍)以及海安如皋版(簡稱海籍);按內容分類不同版本的科儀分為簡單的《小蓬壺煉》(南通當地稱為《三元法食》)和內容較為複雜的《大蓬壺煉》(南通當地稱為《皇壇法食》或《皇壇會食》,簡稱《會食》)。
《大成金書》為《藏外道書》所刊上海圖書館明刻本《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四十卷。(見表一)其中各版本中的「三元法食密咒」基本一致,故我們可視為同一個版本。關於《蓬壺煉》三元法食密咒三元法食可謂是《蓬壺煉》的精華所在,是區別於其他鍊度科儀的標誌。筆者在研究中發現,《蓬壺煉》三元法食密咒是由多個密咒拼接而成,其最直接的來源則是《大成金書》。
筆者在《藏外道書》中所收的另一本科儀書《太極靈寶祭煉科儀》中找到了相同的密咒。《太極靈寶祭煉科儀》(以下簡稱靈寶煉)屬於靈寶煉,是廣為使用的一種鍊度科儀,在蘇南地區,尤其是蘇州使用的最頻繁。此版本是清代婁近垣真人於乾隆三十二年重修的版本,在其序言中寫到:《靈寶煉》出自《大成金書》,曾由施鐵竹道淵真人刊行,後婁真人重新修訂。此書目前在蘇州正一派中還在使用。
三元法食密咒基本是從《大成金書》中所用的密以南通道教與蘇州道教同屬於婁真咒組合而來,且與《大成金書》中所列符的順序基本一致。除了「三元法人所傳,無論是科儀還是音樂,都食密咒」外,《蓬壺煉》中的「十三召請」亦與蘇州所用《靈寶煉》中的「十三基本相似。在地域關係上,南通與召請」一致。
另外,《蓬壺煉》中所用施食內秘「五穀倉空當」也和《靈蘇錫等蘇南地區互通,再加上如阜寶煉》中所載完全一致。由此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蓬壺煉》實際上是靈威觀作為當時江南名觀之一,往以《大成金書》和《靈寶煉》作為藍本而重新編纂出的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