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補術數類古籍稀見版本叢刊 星命類《精校宋本五行精紀》上下冊.庄圓.丁鑫華校訂PDF電子書百度網盤分享下載
資源信息
簡介
《五行精紀》,作者廖中,字伯禮,清江人,生卒年代無考,與南宋著名學者周必大同時代且同鄉,生平事迹僅見於南宋慶元二年周必大所作《五行精紀》序。以此推斷,《五行精紀》當成書於該年或更早。初刻本刊行於南宋紹定元年,岳飛之孫岳珂為之序,時岳珂任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此時已過成書之年三十一年,疑紹定本為岳珂刊行。是書薈萃數十家之說,章分句析,考驗得失,校量深淺,成為南宋慶元以前命理集大成之作,為研究唐宋兩代命理典籍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價值。
明清以後,命理界提起命理典籍,不外乎《三命通會》、《淵海子平》、《神峰通考》、《滴天髓》、《窮通寶鑒》等五書,也是明代之後到清代所謂「子平法」的「立身之本」。而明以前典籍,目前可以比較完整看到的,只有晉《玉照定真經》和唐《李虛中命書》,而此二書現代又有人考證為宋人之偽托。目前兩岸三地命理界的理論、實戰體系,基本以《三命通會》等五書為垘本。《玉照定真經》及《李虛中命書》的理論實戰體系,與此五本有著很大的不同,似乎很難融入「子平法」體系;而《三命通會》的體系,也很難以在前兩本書中覓得蹤跡。因此《玉》、《李》兩本典籍又被看作「古法」,而事實上「子平法」核心理論,諸如用神、格局、強弱等等,在實戰運用時的把握,讓人感覺到有明顯的不確定性,使命理學人產生困惑,甚至連任鐵樵也如此。很明顯在幾年前,《玉》、《李》兩本和《三命通會》之間,居然找不到一本與《三命通會》有直接聯繫的典籍,唐宋與明清之間,出現了一個斷層。《五行精紀》的重新發現,為填補這個斷層提供了契機。西元二○一三年始,今人庄圓、李常勝諸君點校出版宋本《應天歌》、明本《續編星命總括新集》,更能一窺子平古法之原貌。
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劉國忠博士於二○○九年出版了《唐宋時期命理文獻初探》,書中劉先生寫到「二○○三年八月至二○○四年八月,我很榮幸得到韓國高等教育財團的資助,赴韓國延世大學哲學研究所從事一年的訪問研究工作。」「在韓國的一年中,由於專業關係,我很注意搜集韓國公私圖書館所保存的中韓兩國古代數術文獻,其中廖中的《五行精紀》一書引起了我特別的興趣,特別是當我意識到廖中的書,將是打開唐宋時期命理文獻的一把鑰匙時,產生了重新梳理中國命理學發展史的強烈念頭。」劉先生在這本書中說:《五行精紀》「是南宋朝代算命學的一部集大成作,它引用了當時流行的五十多種算命文獻,並且具有確切的撰寫年代,內容相當重要。我們可以此書為基礎,清理算命學說的『源』(往前追溯)和『流』(往後延伸),探討八字算命理論的發展脈絡,從而了解唐宋時期八字算命學說的重要成就。」據劉國忠先生研究,《五行精紀》這本重要典籍,「在明代似乎還保存很完整,沒有什麼殘缺」。但是在清代以後,《五行精紀》都是一些抄本,而且卷數已有所缺失。目前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五行精紀》也只是抄本,而且從文獻價值來看,這兩種抄本並非原本,而且在抄寫過程中由於或有惡意刪減的原因,也存在大量的脫漏和訛誤現象。而據梁湘潤大師考證,沈孝瞻、任鐵樵、徐樂吾等清代以後的命學前輩,很可能沒有看到過《五行精紀》的「完整版」,因為,這部重要典籍的全本已經流失到海外。沈孝瞻等清代以後的命學前輩,即便看到過《五行精紀》,但可能僅僅是殘缺的抄本。
事實上,唐宋命理典籍在很多書中能尋找些蛛絲馬跡,如目前遍尋不到的《三車一覽》,反而在六壬典籍《六壬將來眼》被大量摘錄。尤其要提到邵康節先賢的學說,在宋代命理體系中被大量採用,如韓本《聾啞集》,甚至於《滌器遺訣》也可謂之為支脈,而《聾啞集》的源頭又出自宋本《淵海子平》,由於年代久遠傳承的問題,現在中國已經見不到足本《淵海子平》,只能見到歷經明清兩代不斷增刪的殘本。作為宋代命理體系中的禽格論命,明清以後也基本不見,倒是在部分論命集如清本《命理金鑒》、《星平論命稿》等少量書籍中偶有一睹論命實例,更為高深的天星論命更是難以一窺,偶爾見到的也不過《六壬批命稿》等幾本而已。要真正釐清唐宋命理體系,填補這個斷層,可謂任重而道遠。雲天南望,翹首以盼之。
西元二○○八年前後,韓國藏《五行精紀》現世。經與《三命通會》比對,不難發現《三命通會》基本架構主要出自《五行精紀》,並且大段抄錄《五行精紀》正文。由此可知《五行精紀》在命學史及命理奠基上的重要地位。台灣武陵圖書公司和大陸華齡分別於一九八五年和二○一○年重排出版,於傳統命理典籍傳播居功至偉,但所依底本亦非最早之版本。其後有多位華人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五行精紀》更早之版本,遍及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及澳洲,目前能確定的是藏於日本的宋刊本再刊本似乎為最早之版本,與韓藏本相比更為接近於原本。
今吾友庄圓君以《五行精紀》宋刊本再刊本為底本,輔以韓藏本,並參照台灣武陵本和大陸華齡本,力求補闕脫漏之處,糾正重排本之編排錯誤。為區別於台灣武陵本和大陸華齡本,易名曰《精校宋本五行精紀》。在重校過程中,同時參考了江蘇鹽城丁鑫華君在網路上組織錄入的文稿內容,在此謹致感謝。
目錄
周必大序
岳珂序
五行精紀諸書標名
第一卷:論六十甲子(上)
第二卷:論六十甲子(下)
第三卷:論干神(一)
第四卷:論干神(二)
第五卷:論干神(三)
第六卷:論支神/並論干神
第七卷:論五行(一)
第八卷:論五行(二)
第九卷:論五行(三)
第十卷:論年月日時胎、釋日時貴格、釋日時凶中貴格
第十一卷:釋日時凶中凶格、釋日時犯月中惡殺、論胎生元命三獸、五行胎息氣象
第十二卷:論十二月節氣
第十三卷:論釋吉貴神例
第十四卷:論天乙貴人
第十五卷:論祿
第十六卷:論馬
第十七卷:並論祿、論官神
第十八卷:論印綬、論食神、論三奇、論合神
第十九卷:論進神、論正印、論墓庫、論財
第二十卷:論華蓋、論金輿、論學堂文章、論科名、論蔭補、論武職
第二十一卷:論貴局(上)
第二十二卷:論貴局(下)
第二十三卷:釋凶神例
第二十四卷:論劫煞、論亡神、論羊刃、論元辰
第二十五卷:論三刑、論六害、論空亡
第二十六卷:論衝破、論金煞、論咸池、論勾絞、論天羅地網、論孤辰寡宿
第二十七卷:論凶煞、論貧賤兇惡局、論吉凶得失
第二十八卷:雜釋諸例、釋小兒例
第二十九卷:釋男命例、釋女命例、並釋男女命例、論父母位
第三十卷:論子息位、論僧道、論九流、論吏卒、論形貌性情
第三十一卷:論疾病、論壽夭
第三十二卷:雜論
第三十三卷:論大運、論小運
第三十四卷:論二運、論太歲、論歲運
附錄
舊抄本宋廖中五行精紀跋
五行精紀命例彙編及考釋
部分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