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又名《歸藏秘斷與梅花秘斷》、《歸藏易與外應預測》

歸藏易》的基本特徵及其與《坤乾》的關係記載了不同於《周易》的易占書《歸藏》的權威文獻是《周禮》。《周禮●春官宗伯》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連山》、二日《歸藏》、三日《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有六十有四」。這就是說:《連山》《歸藏》、《周易》 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它們的共性在於:三者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

迄止三國時,人們對《連山》、《歸藏》有確鑿證據的了解,僅僅如此而矣。至於流傳的《連》、《歸》用七、八,以不變為占等理論,不過是後人依據《左傳》、《國語》中的「遇艮之八」、「貞屯悔豫皆八也」等筮例而作出的一種推測而已,至於漢人稱《連山》為夏易、《歸藏》為殷易、黃帝易,更只是一種想當然的揣度,於史無據。排除了南宋王應麟誤將他人注語「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日《歸藏》」當作《山海經》正文輯入類書《玉海》而不能計外,《周禮》也是最早記載《歸藏》的文獻。大家知道《周禮》是西漢時晚出的古文經,它出自戰國至秦時吸取了法家、陰陽五行家思想追求「大一統」的儒者之手。因此其所稱引的《歸藏》必出現在先秦時。《禮記●禮運》篇引用了一段孔子的話: 「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吾得《坤乾》焉。《坤乾》之……吾以是觀之。」句中的「坤乾」絕非乾坤一詞的倒置,也不能等同於「陰陽」,而是指以坤卦、乾卦為代表的卦書。孔子是說:「我為了考察殷代制度,所以去了宋國(殷人後裔所立國),但找不到足夠的根據,只得到了殷代流傳下來的《坤乾》卦書。」殷代的卦占之法可由此書得知。

部分預覽

蘇國聖、蘇雙聖合著《歸藏易斷與梅花真易》183頁電子書-封面易學

以上內容由網站用戶發布,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聯繫微信:D96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