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雲飛《南樺齋研易文集》共4輯PDF+干支易象學 百度網盤分享
資源信息
資源目錄
賀雲飛–南樺齋研易文集第四輯.pdf
賀雲飛–南樺齋研易文集第一輯.pdf
賀雲飛–干支易象學.doc
賀雲飛-南樺齋研易文集第二輯.pdf
賀雲飛-南樺齋研易文集第三輯.pdf
資源自序
這幾本小冊子,本想找名家題字和寫序,想一想還是算了吧!有包裝抄作之嫌。於是乎!自己就拿起筆給小冊子封面題了名,今又略陳數語,署諸簡端。
歷代好多著作,是一種雜論的彙編。《莊子》、《淮南子》、《世說新語》、《容齋隨筆》以至近代的《飲冰室文集》、《人間詞話》等等無不如此。作者想到什麼寫什麼。想,有它的限度。然而想能延伸、深化以至升華,從而進入慧悟,慧悟者,「思接千載」有所得,「目極八荒」有所得,將這些訴諸於文,便成為不平凡的作品。筆者到是沒有上述諸賢那麼大的智慧和才學,但卻也明白見賢思齊的道理,也就有了寫《南樺齋研易文集》的念頭,每次看易理書籍時的所感所想我都注意整理,有時也把一些易理應用的實例進行了梳理,這樣兩者合在一起便成了這幾本小冊子的框架和內容。
《莊子》又叫《南華經》筆者因喜讀其書,愛其逍遙遊,故將華字的左側加了個木字,以示同異,變成了我的南樺書齋名,也是筆者撰寫這幾本小冊子的地方。無論是讀易還是寫文章,筆者無不追求莊周的那種自然平淡,求而不得,無所得,亦有樂的境界。賦詩曰:「南樺齋中贊南華,紫砂爐內升煙霞,無心去證逍遙理,有意偷閑品茗茶」。
冬飲潽耳,夏喝龍井,閑來小窗讀周易,確是人生快事。
周易的研究,從先秦時期就分為兩派,一派是以漢易為代表的象數派,以孟喜京房為代表;一派是以魏晉時代王弼為代表的義理派。象數派主要是根據周易最原始的取象思維,加入「卦氣」、「納甲」「爻辰」等內容,豐富發展了的易象,主要是用於推究事物的發展規律,尤其是人事吉凶,這一點為專以周易研究哲學和闡發儒學思想的義理派所排斥,已故的吉大教授金景芳則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觀點,我把金老的觀點概括為:反「《周易集解》內容,而贊《周易折中》;」反「漢易」而贊「宋易」。筆者認為,大可不必在此問題上爭論,可以折中,義理和象數兼顧一下。筆者就是這個思路,但主要的研究還是偏重象數,以易理為輔。認為只要找出易象,取象的基本規律,再深入的進行研究其象意,延伸發展也是研易的一種重要途徑。筆者不贊同什麼象外別傳等之說,認為只要符合易象取象的原理,就可以稱之為易理,包括四柱、六爻、奇門、六壬等數術,均可以看作是易象思維這棵大樹生長出的繁茂分支,亦可作易理來研究,當然也包括現代人觀察生活中事物所產生的易象,再由此而引申的易象和推演方式,均可視為易理研究內容。曾有人說:「你講的話就是易理啊!」無知者,無畏,亦無過。實際上把演繹易象的形式和內容稱之為易理是有據可查的,並非加入了儒學思想的易象才有資格稱之為易理。也並非言象就不能言理。
春秋時把《周易》也稱為《易象》。據《左傳》記載,公元540年(魯昭公二年)晉國重臣韓宣子到魯國訪問,政治上並不強大而文化上頗為自信的魯國向其展示了豐富的文獻典藏,這其中就有《易象》與魯之《春秋》。觀看了《易象》與魯之《春秋》的韓宣子,由衷感嘆:「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矣。」可見「象」在《周易》中的重要地位。從歷代流傳下來的易學典籍來看,自春秋戰國時代起,經漢、唐、宋諸儒,至清儒及民國人物止,他們在講解《周易》經文時,都要依據卦象,就連被人認為「掃象不談」的王弼在其《周易略例、明象篇》中,依然承認「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繫辭下》中講:「《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簡而言之「象」就是具體的象徵,周易之所以用八個符號,演繹成64卦,成為群經之首,文化之源。關鍵是象徵起了關鍵作用,如果沒有象徵周易就不會象今天這麼豐富,《梅花易數》也不可能有萬類象。關於易象的象徵的定義,在《辭海》中有較為相通相近的解釋:「①用具體事物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②文藝創作中的一種表現手法。指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種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通的意義,利用象徵與被象徵的內容在特定經驗條件下的類似和聯繫,使後者得到具體直觀的表現。」將易象的概念和象徵意義與卦象和干支演繹推理預測的形式和內容做一下比較,就會明白原來均屬於易象的象徵範疇。由此得出結論,凡是符合易象的取象思維並由此演繹出的具有象徵意義的理論,把它稱之為易理當屬名正言順。
古今論易者,往往和歷代詩話一樣,善說者未必能作,更何況其中耳食紛紛,神乎其說,未能度人金針,先已誤人不淺。此類書籍,或能廣聞見,增談助,都不能收實效。清人趙翼《論詩》其三謂:「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南樺齋研易文集》絕非隨人說短說長之作,筆者傾注了大量心血剔除易象中的迷信成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暢談易象應用學中深澀的理論,使樸素無華的易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指導性和應用性。書中對易象應用名著如《滴天髓》、《神峰通考》、《玉照定真經》、《淵海子平》、《周易古筮考》等均有篇章解說和論述。較之拙著《干支易象學》既有延深,又有發展,既不囿於陳見,也不故作驚人之論,完全體現著干支易象從理論到應用的思維、觀點。書中打破了許多神乎其神的說法,還易理應用以本來的真實面目,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學易者不受謬說陳見的誤導,按照正確的方法從事研究,不將學習易理和易理應用視為畏途,而是衷心喜愛它,易理應用這門古老的學問才可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了這一基礎,易象學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繼承和發展才會有更廣闊的前途。
以雜論的方式整理成冊,較之開篇所舉諸賢的論雜全當是曰怡笑大方,或謂之東施效顰吧!儘管這幾本小冊子,筆者盡了力,但難勉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望廣大易友不吝賜教,幸甚!
賀雲飛於南樺書齋
2007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