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籍《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4冊PDF電子書 百度網盤分享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4冊PDF電子書-封面易經

資源信息

資源編號: 10231
文件大小: 共4份,1.93GB
其它:

資源目錄

周易集解.存卷八.九.十.共三卷兩冊.唐.李鼎祚撰.南宋嘉定五年鮮於申之蜀地刻本.雅蓋隆大學圖書館藏.pdf
周易集解.李氏易傳.十七卷.唐.李鼎祚撰.清乾隆二十一年盧見曾刊雅雨堂叢書.pdf
周易集解.十卷.唐.李鼎祚撰.明.胡震亨.毛晉同校.明萬曆時期刊本.pdf
周易集解.十卷.唐.李鼎祚撰.明.沈士龍.胡震亨同校.明萬曆時期刊本.pdf

資源簡介

《周易集解》十七卷,唐代李鼎祚撰,為研究唐以前易學萬基是漢代象數之學的必讀之書。象數之學興盛於漢代,它是《易經》的一個開放的包容極大的體系,是其理論與智慧的基礎,具有廣泛的適應價值。本書出現的本卦卦象、覆卦卦象 、體卦卦象之錯綜複雜、精采紛呈,充分表現了象數學思維的巧妙和機變的智慧。

李氏《周易集解》博採漢魏晉唐馬融、荀爽、虞翻、王肅、蜀才、崔憬等35家的易說,使瀕於失傳的漢代象數學及諸家易說(書中存錄的唐代崔憬《周易探玄》的部分內容,也甚為珍貴)得以保存至今,成為研究漢代易學的十分珍貴的資料。
《周易集解》雜采子夏、孟喜、焦贛、京房、馬融、荀爽、鄭玄、劉表、何晏、宋衷、虞翻、陸績、干寶、王肅、王弼、姚信、王虞、張瑤、向秀、王凱仲、侯梁、蜀才、翟元、韓康伯、劉讞、何妥、崔憬、沈瞵士、盧氏、崔覲、伏曼容、孔穎達、姚規、朱仰之、蔡景吾等三十五家之說。其中,主要彙集易學中象數派各家的注釋,又以引苟爽、虞翻、干寶等人注釋最多。於王弼、何晏、韓康伯等義理派易學家的注釋也有所采,但總體上是排斥的。其主張就是《序》中所說的「刊輔嗣(王弼字)之野文,補康成(鄭玄字)之逸象」。除集前人註解外,李鼎祚自己也有一些注釋和評論,但數量甚少,有新義者更鮮。
李氏本人對《周易》體例及其性質的看法可略見於《序》中。他認為鄭玄易學「多參天象」,王弼易學「全釋人事」,就此兩家相比,鄭學高於王弼。這表明他是重視取象說的。他又認為《周易》既講天道,又講人事。元氣分為陰陽二氣,二氣又相交為三,便形成天象。從天地萬物到人身,皆符合天地陰陽變化的法則。從人事上說,天地形成後,就有天高地卑的差別,由此也有了人類生活中的君臣、父子、男女、夫婦之道。

李鼎祚

生卒年不詳。資州磐石(今屬四川資中縣)人。唐代經學家。

資源預覽

以上內容由網站用戶發布,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聯繫微信:D968111